在工业自动化领域,不同厂商的设备常常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,这给系统集成带来了巨大挑战。其中,Profinet与Modbus RTU的互联尤为常见。
作为解决这一难题的专家,天津滨海新区三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Profinet转Modbus RTU网关,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简便的使用体验,成为了市场中的佼佼者。

01 产品概述:打破协议壁垒的桥梁
三格电子开发的Profinet转Modbus RTU网关主要包含Profinet转4路Modbus RTU网关:SG-PN-Modbus_4和ProfiNet转Modbus RTU网关:SG-PNh750-MOD-221两款产品,专门为解决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不同协议设备间的通信问题而设计。
这些网关在Profinet侧作为从站,可以连接西门子PLC如1200、1500、200Smart等系统;在Modbus RTU侧则既可作为主站也可作为从站,灵活适配各种Modbus设备。
它们采用数据映射方式工作,用户无需深入了解复杂的Profinet和Modbus协议技术细节,即可快速实现设备间的数据透明传输。这种透明通信机制极大地降低了系统集成难度,让工程师能够更专注于应用开发,而非通信调试。

02 核心功能特点:强大性能满足多样需求
三格电子的Profinet转Modbus网关集多种实用功能于一身,能够满足各种工业场景的应用需求。
多路通信能力是Profinet转4路Modbus RTU网关的突出特点,它提供四路独立的RS485接口,每路Modbus都可以单独配置,独立工作。
当每路Modbus作为主机时,可支持多达64条Modbus指令,大大扩展了网关的连接能力。
在数据处理方面,网关支持最高1440字节的输入和输出数据量,能够应对大多数复杂应用场景的数据交换需求。
对Modbus RTU协议的支持也相当全面,覆盖了工业应用中最常用的01H、02H、03H、04H、05H、06H、0FH、10H功能码。
双RJ45以太网接口设计方便了PROFINET设备组成菊花链网络,简化了布线工作。而宽温工作范围(-20℃~+60℃)则确保了设备在恶劣工业环境下的稳定运行。
03 技术优势:稳定可靠的设计理念
三格电子在网关产品的技术设计上融入了多项创新,确保其在工业环境中的高可靠性。
网关采用西门子专用Profinet芯片解决方案,符合Profinet协议规范,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。
在电磁兼容性方面,产品表现优异,符合EFT level 4、浪涌level 2和静电level 3等Class A标准。
灵活的指令处理机制是另一大亮点,Modbus RTU指令可以选择轮流一直发送,也可以选择有变化后发送单次,同时还支持从机在线检测功能,有效提高了通信效率。
电源设计也考虑了工业现场的需求,支持12~24V宽电压供电和双路电源冗余供电,即使一路电源出现故障,设备仍能正常运行。
04 应用场景:广泛覆盖工业自动化领域
凡具有RS232/485接口、标准MODBUS RTU协议的设备都可以使用三格电子的网关产品实现与PROFINET总线的互连。
在智能制造领域,网关可用于连接生产线上的各种Modbus设备,如变频器、电机启动保护装置、智能高低压电器等,将它们的数据采集到Profinet主站系统中。
能源管理是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,网关能够将电量测量装置、各种变送器、智能现场测量设备及仪表等接入Profinet网络,实现能源数据的集中监控与分析。
设备监控系统也可借助该网关实现,通过实时监控Modbus设备的连接状态和运行状态,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断设备故障,减少停机时间。
无论是简单的数据采集还是复杂的控制任务,三格电子的Profinet转Modbus网关都能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。
05 配置与使用:简化的集成流程
三格电子的Profinet转Modbus网关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易用性,大大降低了配置和使用的技术门槛。
网关提供了简单的GSD文件配置方式,用户只需要在博图(TIA Portal)或STEP 7等软件中导入相应的GSD文件,即可快速完成Profinet侧的配置。
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,网关提供了两种GSD文件:当Modbus端作为主站时,使用GSDML-V2.4-SG-PNMM(h750)-20220105.xml;作为从站时,则使用GSDML-V2.4-SG-PNMS(h750)-20220105.xml。
Modbus端的配置同样简单,通过公司提供的上位机软件,可以轻松设置波特率、校验位、停止位等参数。
清晰的指示灯设计让设备状态一目了然,便于现场工程师快速诊断问题。而35mm导轨安装方式则简化了机械安装工作,节省了控制柜内的空间。
三格电子的Profinet转Modbus网关正如一座稳固的桥梁,将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两个广泛应用的通信协议紧密连接。其简便的配置方式、稳定可靠的性能和灵活的应用适应性,让它成为了系统集成商和终端用户的理想选择。
在工业4.0和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,这样的协议转换设备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,助力企业打通信息孤岛,实现数字化转型。
审核编辑 黄宇





